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开始在电视这种传统广告播放平台插上自己的旗帜,合肥广告片制作认为这说明了电视广告依然在广告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除夕之夜,央视2016年春晚舞台上明星大腕云集,而在另一个“春晚品牌舞台”上,同样是企业明星云集,数十家企业投放春晚前贴片广告,而克莱斯勒、小米、京东等企业更是为春晚量身定制长秒广告。
这些广告大片,不管是低调奢华有内涵,清新昂扬小励志,还是平民大温情,都与其所要表达的品牌内核相契合,并与春节团圆回家的主调相协调。同时,这些广告堪比影视大片,做到了“广告在广告之外”。如果不是片中偶然闪现的logo或是片尾才出现的企业名称,也许我们会将它们真的当成是电影大片。
其实,这样的品牌大片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春晚前的贴片广告时间中。早在2011兔年春晚播出前,腾讯就推出了60秒“12年相伴——亲情篇”广告,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春节期间最热的话题和关注焦点。2012和2013年,腾讯在春晚前又相继投放了“兄弟篇”和“爱情篇”。
随着春晚效应的逐步增大,企业品牌传播战略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品牌大片将会出现在央视春晚前的巅峰时刻,期待央视春晚前成为美国“超级碗”那样的广告平台,成为广告大片的狂欢盛宴。
互联网行业品牌化、移动端大众化趋势下,央视传播价值日益凸显
央视2016年春晚前广告中,互联网品牌“集群式”亮相,腾讯、百度、360、京东、苏宁、赶集网以及小米手机,或是携最新的技术及产品,或是以大手笔的1分钟温情、励志大片,在春晚前这一亿万华人聚焦的时段投放广告,引发热议。
以往大家的看法是,电视不是互联网看重的传播平台,因为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最看重的是精准打击。但是央视春晚打破了这样一个惯性的行业观点,数以亿记的观看人数、观众高度的情感投入与参与度,以及铺天盖地的热点话题,让春晚足以实现对消费者的“大面积精准打击”,也让看重精准度的互联网品牌们趋之若鹜。
本次互联网集中投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家企业的广告信息都是移动终端的产品和技术。目前互联网移动化趋势愈演愈烈,也为一些业务领域提供了重新洗牌的机会,并由此导致了更为竞争的激烈。各家互联网巨头都希望借机抢得更多蛋糕,有特色的小而美的企业也有希望实现突破。
移动化趋势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得以更加普及和大众化。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央视平台本身所具有的高覆盖、高收视、高权威性和高公信度等价值便越发凸显出来,春节期间的央视更成为互联网品牌竞争的重阵。
本文由中国营销型影视广告制片厂--安徽峰领影视广告有限公司发布,转载需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fenglingyingshi.com/